2 对框架-剪力墙、板柱-剪力墙结构、剪力墙结构、框架-核心筒结构、筒中筒结构,楼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可按式(3.5.2-2)计算,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.9;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.5倍时,该比值不宜小于1.1;对结构底部嵌固层,该比值不宜小于1.5。
(3.5.2-2)
可见,对普通楼层来讲,如果层高变化不大的,本层与上层的刚度比不宜小于0.9;层高变化大的,刚度比不宜小于1.1。
有人觉得这个公式不好理解,为啥层高越大还越有利了呢?表面看来,由于公式考虑了层高修正,层高越大刚度比越容易满足。但如果把Δi/hi作为整体看待,就会发现公式反映的是层刚度与层间位移角成反比:在刚度突变的部位,不光是层间位移有突变,层间位移角也会有突变。这样就容易理解了。
对嵌固层,因为计算时将柱脚设定为固接,会高估本层的刚度,所以要求嵌固层与上层的刚度比不宜小于1.5。
迷糊了?到底要2还是1.5呢?所以看这里
为了让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,要求:
,一般按剪切刚度比计算
当地下室顶板满足嵌固条件,并且在计算中指定了嵌固,要求:
,按公式(3.5.2-2)计算。再次提醒,计算这个参数时,是指定嵌固的!
现在清楚了吧!
标准下载吧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,更好的下载规范!
评论